一、会议的含义
“会议”是有组织、有领导、有目的地商议事情的集会。有三个要素:
(一)两个以上的人构成的正式或非正式的社会集合。
(二)有需要大家进行共同商议的事情。
(三)有会议组织者。
二、会议的分类
会议的类型是指某种会议在会议形式、内容或性质上跟其他会议的特性有所区别,构成不同的会议种类。一种会议类型大都是许多同类特征的会议的集合。科学地划分各种会议类型,对于具体认识会议的特征和规则,并从根本上了解开好会议的基本要求,提高会议效率,显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按会议时间分
按会议时间一般可分为定期性会议、不定期性会议和临时会议。各级各类代表大会,各级党政机关的办公会,各学会、协会的年会都属于定期性会议。其他如检查汇报会、表彰会、奖励会、报告会、座谈会、动员会等都属于不定期性会议。临时会议,是为处理偶然出现的事件和问题而临时召开的会议。
(二)按会议规模分
1.小型会议。办公会、座谈会、检查汇报会、协调会等都属于小型会议。这种会议一般在本机关、本单位的会议室召开。
2.中型会议。专业会议、经验交流会、表彰会等都可以称为中型会议。这种会议参加人员一般在百人以上,以至一两千人,一般安排在礼堂、剧场举行。
3.大型、特大型会议。一般地讲,成千上万人参加的会议即可称为大型或特大型会议。
(三)按会议功能分
1.决策性会议。指各机关、各单位领导集团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对工作中大型会议。的重大同题讨论作出决策的会议。这种会议有制度规定,一般也是定期召开的。类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讨论上级指示;研究制定本地区、本机关、本单位的具体作方针、政策、计划、措施;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决策。这类会议的参加人员一般是本机关、本单位的领导成员,有时根据会议内容也适当吸收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列席。这类会议会后多数要形成纪要。这类会议规模较小,时间也比较短。
2.总结、布置工作性会议。是指各部门、各单位为动员群众、布置任务或启结工作而召开的会议。这种会议视其实际情况而定与会者,可以是按不同层次级别分别召开的,也可以是各级代表或群众都参加的。这是一种动员群众、明确目标鼓舞士气的会议。一般人数多、时间短、就地召开。
3.宣讲、报告性会议。这种会议是为了宣传教育干部群众,提高认识,统-思想而召开的。这种会议规模较大,但时间较短,参加人员可根据内容确定。
4.规定性会议。指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按国家法律和有关规定召开的会议,如各级党的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妇女代表大会、共青团代表大会、职工代表大会等。这种会议具有两个特征:
①参加会议的人员必须是该会议的法定组成人员,会议的决策对象必须是会议职权范围之内的事;
②会议应在与会人员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的基础上,最后作出相应决议。
5.联席性会议。是指需要几个直接隶属关系不同的部门或单位共同协商而石开的会议。目的是为了开展某种较大规模的活动,或讨论研究涉及几个部门或单位的事情,如一个部门或单位的党政工团部门负责人的联席会、群团联席会等。这种会议的与会者为有关部门负责人或代表参加,而且一般由一个部门或单位主办或牵头,其他部门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某项工作。
6.预备性会议。在正式会议之前,为正式会议做相关准备的会议,分程序性和非程序性两种。
①程序性预备会议,是指预备会议是整个会议程序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召开之前举行的预备会议。它的主要任务是:
a通过大会主席团和大会秘书长名单:
b.通过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名单;
c.通过代表大会议程;
d.通过有关需确认的事项。
②非程序性预备会议,是指为某些会议特意安排,目的在于为正式会议做思想准备的预备会议。
7.表彰、奖励性会议。这类会议是为表彰、奖励先进集体和英雄模范人物而召开的。这类会议有时也可利用广播、电视的形式进行。
(四)按会议形式分
1.座谈会。形式比较灵活,气氛比较活跃。有属于纪念某项活动的;有属于征求意见的;有属于讨论某一专门问题的。此类会议一般不做什么决议。
2.普通会议。即通常召开的工作会、专业会等一般形式的会议。
3.现场会。现场会议在场所上选择重大事件或重大事故的现场,或生产、工作、实验活动进行的现场作为会场而举行的会议。通常由领导在下属单位或部门召开,目的是以点带面地总结推广工作经验或者试点,或者当场解决某一问题,进行当面的领导或指导。
4.电话会。电话会具有迅速、及时的特点,适合于一些比较紧急的专项工作,如防汛、森林防火等。
5.电视会议。电视会议是利用特定的设备和通信传输网络传送图像、声音和信号举行的会议。电视会议可使各会场出席人都能看到、听到其他会场的情况,可节省与会人员的旅途时间和费用,与电话会议相比直观性较强。
6.展览、展销会。这类会议是为交流商品信息,洽谈贸易,推销商品以及展示工作成绩面举行的。会议形式灵活多样,除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外,还要选送商品和展品参加展销。
(五)按会议内容分
1.庆祝会、纪念会。这是为庆祝、纪念某一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而召开的会议,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xx周年大会、纪念xx诞辰大会等。这种会议时间较短,规模有大有小,视情况而定。
2.专业会议。即为研究某一个专门问题或就某一方面的工作而召开的会议多以部门名义召开,如教育工作会议、劳动工资会议、招生会议等。
3.工作会议。即指为讨论研究一个时期或一个方面的工作而召开的会议。如党中央工作会议,省委、市委、县委工作会议,各级政府及直属部门的常务会、办公会,等等。这类会议的参加人员大都是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
4.动员会、誓师会。这是为完成某项工作或开展某项重要活动而召开的会议。这种会议时间较短,但规模较大,少则几百人,多则几万人、几十万人。
5.追悼会。这是为悼念死者丽举行的会议。会场布置要庄严、肃穆,出席会议的除死者的家属和亲朋好友外,还有本机关、本单位的领导人员和群众代表。
以上只是简单列举几类,还有其他一些临时性的会议,如体育运动会、文艺代表。出会、表彰会、奖励会、报告会等。
三、会议的特点
(一)会议活动具有目的性
会议活动是有目的的聚集议事的一种活动。会议的目的应服从有关方面、层次工作的需要,并须与领导工作或有关社会工作整体功能、奋斗目标相一致。
(二)会议活动具有从属性
会议活动是实现某种工作目的的一种工作方式、方法。会议活动中的各种信息、思想、材料来源于社会工作特别是领导工作的实际,会议形成意见指导、推动实际工作或生产活动,其正确与否最终要接受实际工作或生产活动的结果的检验。可见,从本质而言,会议活动是社会工作特别是领导工作整体的一部分,从属于这一整体的需要。
(三)会议活动具有纵向整体性
会议活动是由准备阶段、进行阶段、会议形成意见的传达与催办等三阶段,并由若干个程序组成的会议工作系统整体。这一系统的功能在于保证会议顺利进行提高会议效率,充分利用会议议事决策,实现会议目的。
(四)会议活动人员具有集体性和选择性
会议活动不是单独个人的活动,群体的聚会议事活动才能称做会议。某一会议的出席者都有一定的数量、一定的范围,这就决定了会议活动的整体性与选择性是合在一块的。会议活动的整体性,旨在求得与会人员素质与智力结合的合理性,求得与会人员能力与解决问题需要的协调性。
(五)会议活动具有思想性
会议活动过程中的信息具有社会性,它的发出、传递、收集、利用等到与会人员认识事物的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会议就是与会者对交流的各种信息资和新包合的思想意义进行提您的过程,对信息资料的直份、价值、性质进行鉴别的程,把对某种事物的认识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升华的过程。